集合新型冠狀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檢測試劑盒(下稱“三聯(lián)檢”)產品可以同時檢測流感和新冠病毒,以便于在進入流感季節(jié)時可以節(jié)省檢測時間和檢測資源。
目前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無疑是所有分子診斷產品中使用量最大的產品,沒有之一,而大規(guī)模核酸篩查成為排除密接人群風險的手段,而檢測次數也開始一輪、二輪、三輪、四輪.......九輪、十輪.....的不斷增加,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新冠核酸檢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舊是一個非常有量的產品,但正如大家所見,整個市場結構也是非常的成熟了~,前端集采,后端醫(yī)保,已經形成了完整了閉環(huán),可操作性較低。
新冠三位點+甲乙流不分型: 從檢測靶點上來看,能夠一次性區(qū)分新冠病毒的ORF1ab、E和N靶基因,然后把甲乙流做到了一起,E和N基因做到了一起,這樣做的好處是對于新冠病毒的檢測能夠獲得最全的靶點信息,但加入流感所帶來的邊際收益就會低一些。再加一個內標,需要用到4個熒光通道。
單管檢測,更靈活:這款產品還有一大優(yōu)勢,雖然是一次出3個結果,但是全部集成在了一管里,再加內標的話,需要用到4色熒光,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真能做到4色熒光互不干擾,曲線順滑,那也是非常不錯的技術應用了。
帶新冠的聯(lián)檢產品市場分析
我們來分析一下帶新冠檢測的核酸聯(lián)檢產品的市場應用前景究竟如何?
1 不做篩查,做部分轉化市場
首先這種帶新冠的聯(lián)檢產品的市場需求肯定是有的,畢竟檢測新冠是剛需,但在看這 個市場的時候要分為兩個市場來看。
第一個是篩查市場 ,通過有組織的大規(guī) 模的采樣和高通量的檢測來在短期內完成全員的核酸檢測,這個市場正常情況下都會采用單檢的試劑來做,首先是政府買單,所以肯定使用集采目錄里的試劑,其次大規(guī)模的篩查需要的自動化程度,檢測試劑的穩(wěn)定性等要求相對會高一些,這也是導致這個市場“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原因。
第二個叫臨床檢測市場,這個是醫(yī)院或者個人導致的新冠核酸檢測行為,這種行為大多需要自己買單,也是無突發(fā)疫情下,最常見的新冠檢測應用場景,也是帶新冠的聯(lián)檢產品的未來主戰(zhàn)場。
因為新冠集采,進醫(yī)保壓低收費等問題,導致市場出現了一種新的需求。比如說被新冠集采壓縮利潤空間的生產商和經銷商是有動力去尋找新的產品和玩法的,還有因為新冠降費進醫(yī)保的導致醫(yī)院在新冠核酸檢測上不僅不掙錢,很多時候還要搭上很多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很多醫(yī)院通過采用外包的形式,把檢測外送第三方來做,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些成本。
所以從這里我們就看到一個潛在的市場,有沒有一個產品可以在新冠集采之外,開辟出一套玩法呢?既能夠讓渠道賺錢,也能讓醫(yī)院賺錢,所以帶新冠的聯(lián)檢產品就來了。
2. 收費決定了產品的成敗
從臨床端來講,把新冠和其他產品組合到一起來開單,難么? 不難! 作為臨床醫(yī)生,如果想做新冠和流感的鑒別診斷,甲流點一個、乙流點一個、新冠點一個,不就達到目的了?
所以這種帶新冠的檢測產品,其實更多的優(yōu)勢在于是一個整體產品,這樣一個整體產品的報價和收費和單純的組套還是有區(qū)別的,這種硬性綁定可以通過聯(lián)檢靶標的收費來提升收益,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做一次檢測,只做一個新冠收費65元,做個新冠、甲流、乙流三聯(lián)檢就可以收到265-300元了,大家都開心~,但是再高一點就不行了,超過300元量就起不來了,還得想應用場景才行。
3.疫情中需求不大,疫情后可迎爆發(fā)
新冠病毒引起肺炎,流感樣癥狀,能夠引起這些癥狀的除了甲乙流還有別的病原體,在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背景下,在全民帶口罩的前提下,新冠基本都是陰性,流感幾乎也是全陰性,花個兩三百買個放心和花個六七十買個放心,效果是一樣的。 這是在疫情中,大家都擔心是不是新冠,至于是不是流感就無所謂了,而且流感也分高發(fā) 季節(jié)和低 發(fā)季節(jié)。
等未來疫情穩(wěn)定時,大家再次拿下口罩,回歸正常生活的時候,流感季節(jié)開始出現,此時大家便會去關心自己感染的是流感還是新冠,那帶新冠的聯(lián)檢產品或可迎來大爆發(fā)。